【阿賢的碎碎念】
我又來了,可能是最近家中小朋友感冒,特別想碎碎念呀!
這幾天,又有一個外勞來就診,經評估是慢性中耳炎併耳膜破損;職業史一問才發現,他在工廠的噪音區工作,而且竟然都不戴耳罩或耳塞的!(外勞從口袋緩緩地掏出一個未拆封的耳塞)
進一步聊聊才知道,公司都有發聽力防護具,但是他們那區沒有一個人戴,如果只有他戴一定會被笑啦!而且,有時候要講話也會聽不清楚...
同樣的對話,好像不時會在不同的公司遇到,大家可以把聽力防護具,自由換成任何的個人防護具,大家不戴的理由好像都差不多:不是嫌沒人在戴,就是戴了會影響工作的流暢度。
話題插開一下,我們聊聊吃飯前會不會洗手好了,現在還有人會嫌去洗個30秒手,會影響到吃飯的流暢度嗎?你知道醫學史中,光洗手這件事,推了多久才成功嗎?
答案是:12年,而且還只有部分人能夠接受
看來我還是只能見一個念一個了!希望哪天大家對自我工作安全的意識能夠提升呀....
『醫學史小故事』
1840 Ignas Simmelweis,匈牙利人,他到當時文藝復興最有名的維也納醫學院當婦產科醫師,他發現只要有醫學院的學生去做產檢,產婦的死亡率就會比較高;然而暑假的時候產婦的死亡率較少,因為醫學院的學生都回家了。因此他推論是由於醫學生在進手術房與產婦接觸之前,雙手碰過大體或其他感染物,導致產婦感染致死。於是他開始要求學生手術前要先將雙手浸泡生石灰水,洗手消毒後再進行手術。在他提出此方法後,雖然手術死亡率大幅降低,但是因為生石灰水具腐蝕性,學生受不了疼痛,便找校方高層抗議,事後Simmelweis 不但被解職,還被認為是精神病患,關進精神病院,抑鬱而終。
1852 Nelaton,與Simmelweis 為同時期的外科醫生。Nelaton 也知道傷口是會感染的,並且確實執行消毒,他利用高濃度酒精(濃白蘭地50~60%)進行消毒,但他與Simmelweis 最大的差別在於他不強迫別人消毒,結果他並沒有得罪任何人,反而因為他的醫院死亡率較低,所以醫院生意大好,也使得他在歷史上留名。